在急诊室的一个下午

summary
突发头痛和呕吐后,我来到了急诊室。亲自看诊和陪家人急诊的感受很不一样。
date
Apr 24, 2023
tags
Life
slug
an-afternoon-in-the-ED
status
Published
type
Post
上周五,我送崽上学后突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头痛,回到家就倒下睡了。九点左右醒过来,想参加团队晨会,但实在无法坚持,和大家打了招呼之后就又睡过去了。一个多小时之后,脑子稍微清醒了些,于是我量了体温、吃了扑热息痛、测了 ART。适逢开斋节(Hari Raya Puasa)前的周五,学校只有半天,于是我告诉队友下午要回家接孩子。
那时我口渴,多喝了几口水,结果全吐了。过了一会儿再喝几口,又吐了。队友说,去 A&E 吧。急诊室和诊所(尤其是公司指定的)相比,除了价钱相差一个数量级以外,等待的时间也相差好几倍。但呕吐不是什么好的征兆,所以我决定能出门的时候就去急诊室。

来到急诊室

我打车来到了离家最近的综合医院,队友已经在门口等我了。这里的急诊室给我的第一感觉其实挺小的,相应的,病人似乎也没那么多。指示牌上说大约需要等待2-4小时,也不知道医生够不够。
以前带崽去急诊时,常常要舍近求远,去另一间有儿童急诊中心的医院。崽这半年以来几乎成了急诊室常客,我也对那边的环境非常熟悉。在急诊室登记后需要等待 triage,华语或许是叫“初筛”。在这个过程中,医护人员会记录症状,并测量体温、血压等指标,相应的,应该也会判断紧急程度。
知道是不是呕吐增加了优先级,我从 triage 完成到排到 consultation 只花了不的一小时到时间。彼时队友已经回家接娃了,我一个人走向诊疗室。

留置针

医生 A 检查了一会儿,告诉了我初步判断,并准备给我抽血。不同的医院有着不同的安排,没想到这一间是医生亲自抽血的。
小时候去过的医院都是用传统的针管💉抽血的,出国后用到的都是利用压强差而自动将血吸出来的小试管。这次不一样的是,医生 A 在两个小试管完成工作后并没有拔出针头,而是贴上了一块胶布固定住了。
不适合晕针晕血的人打开
notion image
 
我随即进入了急诊室内部,左手带着这跟留置针,仿佛随时要和周围交换能量😂 它让我紧张又好奇,深怕磕了碰了之余,我摸一摸针头的的位置,感觉还是软管的。急诊室的其他医生相继给我注射了几种药之后,最后给我吊上了点滴。
这是我在国外第一次打点滴,果然遇到打点滴的魔咒:想去厕所。于是医生 B 打算给我暂停能量交换注射。虽然之前已经插拔好几次了,但我还是有点紧张。我便问医生,我拎着去,行吗。医生 B 有点诧异,但点了点头。
来到厕所后,我沉默了。里面并没有钩子。所以我应该左手带针脱裤子,右手拎药瓶,还是左手拎着药瓶打着针,右手专注于脱裤子呢。
不管选的哪一个,以后医生说啥我做啥。

总有些不太舒服的地方

急诊室有两个地方让我感到不太舒服。一是照 X 光的流程。我进到没有钩子的厕所,带着针换了一身衣服。回到半开放式的 X 光等待室和其他人一起时,没有穿内衣的我特别不自在。二是注射/等待区的隔间里的座位都是轮椅,坐久了实在难受。但轮椅流动性确实好,自己也就忍忍吧。

尾声

打点滴的过程中,医生 A 告诉我,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正常,无法断定病因,所以点滴结束后就可以回家,继续观察并对症下药。我也确实觉得好了很多,那就一会儿回家吧。
我的点滴逐渐见底,医生 C 给我拔了针,递给我一块棉布让我按住针眼。随即医生 C 和旁边一拨人讨论起救护车和医疗物品的安排问题。原来,因为医院内没有空余救护车,所以他们征用了第三方救护车。
我听了半天讨论,终于等到另一个医生喊我办理出院手续。这时,医生 C 递给我一个创可贴,和我道歉说,刚才没来得及给就讨论事情去了。
在我打点滴没打瞌睡的时间里,医生 C 一直在我的附近工作。她给护工安排任务、给看起来是新手的护理进行指导,嗓门略大,看起来风风火火,但似乎里里外外都张罗得很好。
我说,没关系,谢谢你😄
这次自己来急诊,有了陪崽急诊不一样的感受。我想起急诊室等待区的宣传片的结尾:
Your patience can help us save a life.
 

© Margaret 2021 - 2024